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源质量、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科发展。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政策,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刘进军(教务处处长):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学校首要的基本任务,而学科正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依赖的是学科的师资、设备和各种资源条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需要具有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充分的资源条件来保障;反过来,人才培养不但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师资的扎实基础和不断补充,也为学科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持续的挑战和驱动力。
但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种统一关系的落实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学科内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和先进的资源条件一定要紧密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而人才培养工作只有在得到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时才能够反过来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能够为学科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高水平的师资储备。而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种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往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直接显现。因此,有远见的研究型大学都将教师为学生上课及密切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考核内容之一,通过教师管理政策来引导、督促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而通过长期积累和演进而来的真正世界一流大学,则是拥有一大批自觉、自愿将教学和科研工作真正统一起来的学术大师。
西安交大要创世界一流,必然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从完善教师管理政策来引导、督促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开始,到真正拥有一大批自觉、自愿将教学和科研工作真正统一起来的学术大师。
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陈天宁(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
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全校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方面的巨大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反映西安交大各学科点的发展态势。但是客观地讲,西安交大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各学科间很不均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机制、体制和工作架构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需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以完善和推进。
严格规范,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和队伍建设。 研究生院将出台《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的暂行规定》,对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要求、岗位职责、资格审核、资格异动做出明确要求与规定;同时,研究生院将逐步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分类考核与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与权力,调动导师育人积极性,发挥导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用。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优秀学生加快成才;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重构或完善各学科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与实践环节;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施全程学分制,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畅通分流渠道,及时淘汰不胜任继续攻读的学生;把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加大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和力度,进一步鼓励博士生申报CSC计划、出国短期访学、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类学术访问和交流,做好做实与世界名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规模。
实施“信息新蕾”计划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管晓宏(电信学院院长):
学科建设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科建设的内容在国内外并无定见,国外甚至没有“学科建设”这个名词。电信学院经过多年研讨达成共识,主张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内容主要应该包括: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和人才培养体系三大部分。
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改革和调整。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大力改革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避免过度注重课堂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倾向,帮助学生建立学术批判思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和带领学生尽早融入高水平的科研环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2009年起我们制定并实施《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新蕾”因材施教计划》(简称ITP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级科研团队和基地,选拔、培养本科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一批优秀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接受良好的学术文化熏陶,学习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因材施教,通过完成具体的科研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上进心,锻炼提出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注重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术交流的训练,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以育人为中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2012学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主要由年轻教师组成的课程组,给电信学院的本科生开设“交流与表达课”,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表达与交流能力,并计划于2015使该课程成为全院本科生的必修课,并希望将来与人文学科共同开设,涵盖基本语言表达部分。
构建“教、学、用”一体化本科英语教学新体系
杨瑞英(外国语学院院长):
外国语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及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语种的外语专业教学,其中提升大面积本科外语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于2011年起构建了动态交互的“教、学、用”一体化外语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探索。
教:构建输入与输出相匹配,语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体系。首先,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我们把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分为A、B、C三个层次,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语言发展空间。 其次,为彻底改革传统课程教学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运用,内容讲授与语言技能培养脱节的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改革,采用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以讲授课程的难点为主,而实践课则以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并通过任务设计,将输入与产出紧密结合,实现有效教学。
学:实现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提高语言接触量并强化语言技能操练。为了加大学生的语言接触量,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让适合网络在线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时完成。同时,我们还提供了“ITEST 测试系统” 与“句酷批改网”作文自动反馈平台。网络化自主学习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延伸,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极大地扩大了语言接触量和语言操练与使用的强度。
用:打造真实语言运用平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作为一个跨文化沟通的交际工具,学以致用非常重要。为激励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我们构建“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语言环境,创建了贯穿全年的校园英语文化项目,如英语之夜,金秋外语节、西安交通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IDEA-XJTU国际辩论赛等,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供了综合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