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物理试验班本科生何锶瑜、李长昊、孙迪昊等同学接连以第一作者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西安交大均为第一作者单位。
何锶瑜、李宏元同学通过创新性地应用针尖拉曼成像技术(TERS),首次实现了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核酸适配体分子无染色或标记成像(3nm),同时对该分子的成分进行了表征,为开发应用TERS技术实现对特异性细菌的快速光学检测奠定了基础。该工作以“Tip-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f DNA aptamers for Listeria monocytogene”为题发表在美国物理联合会(AIP)旗下国际学术期刊Biointerphases(DOI:10.1116/1.5022303)上。该论文被评为该期的Featured Article,同时被美国物理联合会科学之光栏目(AIP SCIlight)以“A finer point put on Raman scattering imaging”为题进行专题报道。何锶瑜、李宏元分别为第一、二作者。
论文链接:https://avs.scitation.org/doi/10.1116/1.5022303
专题报道链接: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1.5037812
李长昊同学在理学院李蓬勃教授指导下,提出一种基于电光效应耦合金刚石单自旋比特和超导比特的新方法,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量子态传输和纠缠,提供了实现强耦合混合量子系统在复杂量子操控中的一种新思路,其在量子信息和计算等方向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该工作以“Coupling a sing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 with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via the electro-optic effect”为题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APS)旗下经典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A(Phys.Rev.A97,052319,2018)。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97.052319
孙迪昊同学和理学院刘杰副教授对拓扑量子计算领域研究者所关心的拓扑约瑟夫森结的电流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探索了杂质对相关特性造成的影响和机制,为实验上进一步探测马约拉纳费米子提供了理论指导。该工作以“Quench dynamics of the Josephson current in a topological Josephson junction”为题发表于Physical Reivew B(Phys.Rev.B97,035311,2018)。孙迪昊、刘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b/abstract/10.1103/PhysRevB.97.035311
据了解,凭借优秀的物理专业素养和出色的科研实践成果,李长昊于2017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博士学位,李宏元、何锶瑜、孙迪昊同学目前也分别收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
作为首批试点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1学校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自2009起开设物理和数学试验班,由理学院具体承担物理试验班的人才培养工作,并通过高考及校内选拔的方式每年招收约40名本科生入班。截止2017年,已有5届137人毕业,目前在校生约164人。为保证教育质量,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学校及钱学森学院的支持下,集中全院学科和人才培养优势并协同学校各级部门,在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体系、氛围营造、制度优化、条件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政策改革和过程管理中锐意创新、强力推进,经过近十年的实施,物理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尤其在实质性科研实践方面表现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8年间,物理试验班学生共公开发表SCI论文18篇。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北门内东侧50米二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