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快讯 - 正文

西安交大少年班调查——陕西日报

日期: 2015-09-21 15:10:32点击:

9月21日,陕西日报以《凭啥走进少年班》为题对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进行了报道,原文转载如下:

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创办第一个少年班算起,到今年,中国的少年班教育已经走过了37个年头。如果把这种教育创新比作一个人的成长的话,已逐步走入中年的少年班教育体制,是不是到了该交出成绩单的时候

凭啥走进少年班

——西安交大少年班调查之一

    本报记者 贺小巍 
    他们是一个特别而又有些神秘的群体。 
    他们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曾风靡一时,被罩上无穷的光环。 
    他们是少数,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才智明显优于同龄人,他们就是“少年班”。 
    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创办第一个少年班起算,到今年,中国的少年班教育已经走过了37个年头。 
    1985年,地处西部的西安交通大学与清华、北大等全国12所高校也开办了少年班,这一开就坚持了30年,与中国科技大学一起成为目前全国仅存的两所开办少年班的高校。30年来,从西安交大这所校园里,不断地出去,不断地进来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超常少年,他们凭借什么样的才智踏进少年班,少年班又是怎么样设置环节来对他们进行测试和鉴定? 
    今天,我们从西安交通大学来认识少年班这个群体,并希冀从这个群体身上折射和思考困囿我们已久的一些问题。 
    少年班:针对智力超常的儿童 
    这么多年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和大师级的人才,是我们的学生天分不好,还是我们的老师水平不好? 

    100个人,你给一人一碗米饭,有人吃不了,有人刚刚好,还有人吃不饱。 
    在生活中,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正常现象,同样的,1000个学生中,按常规的节奏和课程去教学,也必然有些人会觉得刚刚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难,还有些人则会觉得太轻松。让少年班的坚持者和实践者们无法理解的是,生活中的现象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放在教育规律中,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人不能理解呢?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国家特别重视科技和人才,而当时缺的也正是科技和人才。李政道教授给中科院写信,要求快速恢复发展科技、教育,得到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赞同。同时,一个叫宁铂的孩子因为智力显著优于同龄人,受到了方毅的重视。正是在方毅的指示下,中国科技大学于1978年试验性地针对智力超常儿童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少年班。 
    “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对于有一些孩子智力突出,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同龄人的现象都是公认的,如果我们不采取特殊的机制和教育手段对这些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些特长就会逐渐被同化,他的特殊才能就会慢慢消失。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其实是因材施教,在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还不现实的情况下,我们有选择地对一些具有创新潜能、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打破常规的特殊培养以及教育资源的特殊配置,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我们认为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訾艳阳说。从古代到现在,都有“神童”的说法。多项研究和现实的例子也说明在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天资差异最大、最明显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进行有针对性特殊培养,这种天资将会被同化。 
    2005年,在国内被广泛关注的“钱学森之问”也同样触及着西安交通大学的痛点。“这么多年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和大师级的人才,是我们的学生天分不好,不努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水平不好?都不是,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机制上找问题,是不是我们这种常规的培养机制还不适合人才的发展成长,那么我们少年班的开办就是要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不论这种探索的效果如何,这种探索本身都是有价值的。”西安交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杨森说。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观点,才有了少年班的开办,也才有了西安交大30年对这种特殊人才培养机制的坚持和使命。 
    选拔:心理身体素质同样重要 
    以往在选拔过程中过于偏重智力和成绩,但心智不健全的话,一个是恐怕进来跟不上,一个是即便成才了,也走不远。 

    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具有创新潜能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15周岁。 
    这是西安交大少年班对少年班招生开出的条件,看起来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里面包含的学问和努力是超乎想象的。“少年班的选拔和招考机制可以说一直在完善,从最早注重智力超常、天资过人,到后来强调身心健康和创新潜能等等,但最难也是最决定我们能不能真正选拔出超常和创新人才的在于我们的考试设计,智力超常不是仅仅智商指数那么简单,创新潜能就更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把这些方面有才能的学生遴选出来。”訾艳阳说。 
    在西安交大,不仅为少年班成立了专门的培养办公室,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和设计选拔智力超常学生的机制。在交大的少年班选拔考试有初试和复试,初试主要是文化课笔试,考查学生的文化课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能力。真正的竞争和淘汰主要体现在复试阶段。首先是体能和心理测试,考查学生最起码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少年班的学习课程多、压力大,没有一个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是不行的。以往在选拔过程中过于偏重智力和成绩,但心智不健全的话,一个是恐怕进来跟不上,一个是即便成才了,也走不远,这方面失败的例子很多,所以尽管家长会有一些吐槽,比如是选人才还是选女汉子之类的,但我们在这方面把得很严,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訾艳阳说。 
    综合面试是少年班选拔的经典环节,采取“小组比较型面试法”,将不同学校的若干学生分成一组,接受由理工、人文、英语、心理等多学科组成的专家组现场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素养以及创新潜能。“这方面的选拔看似随机但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比如用一张A4纸叠出一个最高最稳承载能力最强的模型,这考察的既是动手能力,又蕴含着工程设计里面优化的知识,还比如针对一些校外培训我们除了不断变换考察方式外,还加入了现学现考的环节,由老师来讲大学的初步数理或工程知识,讲完现场考试,通过专门的设计由易到难来考察学生的掌握知识和学习能力。”訾艳阳说。通过这些能力的测试,有些考生虽然当下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但如果在测试中发现他创新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很强,一样会被录取到少年班。
    未来:出成果还需要时间积淀 
    未来我们的校友里面出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不能成为衡量我们这种探索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标准。 

    尽管少年班一直在人才创新培养方面做着努力,但来自社会的争议却始终伴随。 
    “30年来我们的少年班已经走出了不少在各领域颇有成就的人才,但是备受关注的少年班被大家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比如有人也许认为你们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算成功了等等,我们觉得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然算成功,但不是唯一标准。一个心智健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也是成功的。其次,要给我们的改革创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从1985年我们开班算起,毕业生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才45岁,对于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以及他的科研成果来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未来我们的校友里面出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不能成为衡量我们这种探索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标准,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广博精深知识、良好思想品德与创新精神,能在未来跻身于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的卓越人才,能有出类拔萃的代表性人才当然更好,但我们更看重的是群体和主流。”訾艳阳说。 
    西安交大少年班创办30年来共招收1564人,已经毕业713人,其中有20多人在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授和终身教授,80%以上人员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国内外从事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这些学生在他们的少年和青年阶段免除了书山题海和中考、高考甚至是研考带来的应试压力,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学生的健康、阳光的就学和成才之路,完全符合少年班的创办初衷和培养目标。

原文链接:http://esb3.sxdaily.com.cn/sxrb/20150921/html/page_08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