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该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创建该专业的高校之一,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宽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系统掌握核工程、核技术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及担当精神、宽广的国际视野、富于进取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提出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在行业和学科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师资条件:拥有兼职院士5名,加拿大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教授22名、副教授21名,拥有国家级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培养特色: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中小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毕业去向:近6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8%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华能电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核电生产、研究设计单位。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为国内外核工业企业、大学及研究院所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卓越的领军人才和踏实勤奋的业务骨干。
图1先进核科学与技术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图2核工程钠回路实验台控制室
图3核能奖学金签约仪式
咨询电话:张老师 13109520666 魏老师 13002909290
专业Q&A: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研究什么的?
A:近30年来,我国核能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47台,总装机容量48751.16兆瓦;在建的核电机组13台。其中,在建核电机组数位居世界第一,在运机组总数位居世界第三。2019年,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4.88%。本专业研究核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物理、热工、安全、控制、材料、屏蔽、测量、监测、防护等问题,例如:先进的第三、第四代核电厂的热工和物理设计计算、事故分析、安全运行;新型粒子探测器、屏蔽材料的研发;中子加速器的设计;核辐射技术在工农业的应用等。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特质、素质能力)?我适合这个专业么?
A: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兴趣、乐于探索和创新、勇于钻研的上进青年。由于核工程与核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在各学科有专长或者有兴趣的学生,在我们专业都应该能找到发挥特长的学科方向。
Q:社会上认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比较危险、对身体有害,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
A:这是误解或者过度担心。一般来说,核反应的确会释放一定的粒子,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在经过一定的屏蔽和防护,满足国家相关的法规后,正常情况下对人体绝对是安全的。而且由于大家都“谈核色变”,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核相关的法规也得以严格执行,所以应该来说,安全更有保障。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在核电厂工作的工作人员人均职业照射剂量通常都要低于放射性天然本底剂量大小,是安全的。至于非正常情况,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有研究表明,100座典型核电厂造成人员死亡的概率是和陨石造成的死亡率相当的,随着我们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这个概率还要降低。而且,很多从事与“核”相关的工种,工作中采用的都是模拟物质,不直接接触“核”,根本就没有辐射的危险。
Q:咱们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和其他985高校的区别是什么?优势是什么?
A:相比于其他高校,我们专业的特点或者优势是学科历史源远流长:老一辈曾经创下了辉煌的历史,为我们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是国内首批建设的核专业,也是首批硕士点、博士点,专业从1958年建立以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我们的人才培养享誉中外: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建立了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出版了30多本教材和专著,其中有8本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供多个高等学校采用,为国内外核工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2017年学科评估中“学科声誉”仅次于清华、北大;我们的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应用研究紧扣国家需求,硕果累累,在软件研制自主化方面独具特色。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位列三甲;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核工程大类排名第2,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排名第一。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A:核工程模块(A模块):原子核物理、核辐射防护、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双语)、热流体课程实验、核电厂系统与动力设备、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控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核技术模块(B模块):原子核物理、核辐射防护、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核技术应用课程实验、核材料基础、原子物理、核电子学、电离辐射剂量学、核信息获取与处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加速器原理。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特点是什么?
A:强调具备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掌握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核能工程与核技术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教学、技术经济管理、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在培养环节中重点训练学生理解与灵活应用核专业基础知识,解决相关领域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核能科学与工程及核技术与应用领域成长为富有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Q:我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能得到什么成长和锻炼?
A:通过学习你将获得多方面的提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养,能够自觉地健全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倡导集体主义与团队拼搏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熟悉核能和核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应用前景、相关政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3)接受扎实的基本科研训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很好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包括:能够应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理解并解决在核能与核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软件工具开发、设计并解决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具有设计、操作、运行各种相关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能够具有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将其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
(6)具有核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考虑经济、环境、社会、伦理等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生活习惯,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去哪里就业?毕业后待遇如何?
A:60多年来,我们为国内外核工业界、大学及研究院所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卓越的领军人才和踏实勤奋的业务骨干。自1997年以来,毕业的学生在核工业体系内工作的比例高达95%:国内外高校或者研究院读研,就职于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及其下属中心,国内三大核电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属的核电厂、研究院等,西屋、EDF、CANDU Energy等国外核电集团等等。毕业后的待遇应该很自信的说在当地都是中上水平。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没有国际合作项目或者国际交流的机会?
A:我专业与国外有核的著名高校,包括美国核工程排名前五的高校均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给本科生提供了多种联合培养和国际交流渠道,如中法4+4。
Q:社会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所学发展前景如何?我可以在哪些领域施展所学、人尽其用呢?
A: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个涉及学科众多的专业,它服务于很多行业,同时也需要诸多行业的支撑,这就为学生就业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专业的学生由于具备了扎实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与其它行业需求结合后往往能做出更大成绩。涉及的领域很广,比如有学生毕业后就职于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从事与核电建设和投资相关的金融和市场规划等工作,也有学生毕业后自己创建了核相关的软件开发公司,核技术应用公司,核电厂建设所需泵、阀和相关设备销售和制造的公司等。
Q:女生报考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好就业么?
A:以前核电厂来校招聘运行人员时,是对女生有所限制,这主要是考虑到该工种的作息特点和当时条件下的便利程度,随着就业形势的多样化,选择余地的增多,电厂条件和设施的改善,男女生现在面对就业几乎已没有区别。而且,目前在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好多巾帼之花在各岗位绚丽绽放,丝毫不让须眉。
Q: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我们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么?
A:我们专业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黄埔军校”,为国内外核工业界、大学及研究院所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卓越的领军人才和踏实勤奋的业务骨干,其中包括中核集团总经济师、国家核电副总经理、国家核安全局副司长、中国自主化三代核电CAP1400总设计师、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四代钠冷快堆总设计师、仰光科技大学校长等。世界核协会共有三位理事来自中国,全部是西安交大的校友。我们会定期邀请他们回母校做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拓宽学生视野;部分杰出校友也是我们学校的兼职教授,本身就承担了一定授课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聆听他们的教诲,面对面地探讨他们的成长历程;我校老师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在项目参与中直接接受他们的指导,不断成长。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环境工程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热流国际班) |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北门内东侧50米二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