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生活动 - 正文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西安交大获佳绩

日期: 2019-11-26 14:30:54点击:

11月22日-25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英特尔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省德清县成功举行。我校获得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并列)。

本届比赛于2019年5月正式开赛,共有来自全国193所高校的1217支队伍报名参赛。初赛阶段经过线上和线下两轮评审,共有55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晋级率低于5%。其中,我校人工智能学院3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经过封闭答辩和公开答辩两个环节,共产生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38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5个,优秀组织奖38个。

在研究生院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学院承担了本次比赛的校内组织工作,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竞赛工作室,积极宣传、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并组织校内评审,最终全校35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晋级全国总决赛的3支队伍全部来自人工智能学院。在总决赛阶段,学院教师为参赛队伍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并安排教师带队参加总决赛。

研究生院历年来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设立竞赛工作室、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承办竞赛以及经费支持等措施,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本次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本届大赛以“AI赋能 创新引领”为理念,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主题,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比赛激发了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了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西安交大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获奖

面向自主智能体的计算架构设计实现

赵博然、宗鹏陈、涂志俊、杨国茗

任鹏举

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基于视觉与三维激光融合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

陈炜煌、杨帅、冯洋、冯超

魏平

三等奖

手机玻璃机壳缺陷检测方案

李梦柳、杨坚、黄楚珉、贝成成

王进军

三等奖

获奖队伍简介

团队名称:XJTU-Tripler

获奖等级:一等奖

团队成员:赵博然 宗鹏陈 涂志俊 杨国茗

指导老师:任鹏举(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项目介绍: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人工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但如何在有限算力和存储限制下将算法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仍然充满着挑战。另外、缺少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一直是我国经济和国防“卡脖子”的问题。所以该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套面向无人车、无人机等自主智能体的低功耗、高性能、可拓展、多场景神经网络加速平台。目前常用的移动计算平台如嵌入式GPU(NVIDIA的TX2)、ARM上的NEON多媒体处理硬件加速器和矢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存在的功耗大,运算性能低、灵活性差的缺陷,我们推出了一套基于 FPGA的通用神经网络加速方案。目前已经实现了477Gops@233MHz 的算力,该设计的第一版方案在2019年自动化设计大会(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举办的系统设计竞赛中夺得全球第二的名次。此次比赛使用改进的第二版设计,并在无人机上进行了实验,实现了高精度的实时目标检测和跟踪。

团队名称:IAIR Discoverer

获奖等级:三等奖

团队成员:陈炜煌 冯超 冯洋 杨帅

指导老师:魏平

项目介绍:IAIR Discoverer团队致力于无人驾驶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将激光和视觉传感器相互融合,优势互补,赋予无人驾驶平台拥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实时运行的感知能力。视觉感知模块负责提供包括障碍物类别,车道线,可行驶区域,红绿灯状态等高层的语义信息,激光感知模块提供高精度障碍物位置信息和定位信息,通过融合模块将同一场景、同一时刻的视觉感知结果和激光感知结果相互融合,对于交通场景下的环境理解结果进行集中处理,可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丰富的语义信息和障碍物位置信息,为后面的规划决策模块打好坚实的基础。在离线的测试同时,我们也将算法部署到“发现号”无人驾驶汽车进行在线实车验证,充分证明了本项目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团队名称:禾思慧眼

获奖等级:三等奖

团队成员:李梦柳 杨坚 黄楚珉 贝成成

指导老师:王进军

项目介绍:禾思慧眼团队创新的将深度学习应用在了工业缺陷检测领域,结合了机电、光学等交叉学科,大幅度提升了工业上手机3D/2.5D玻璃盖板的缺陷检测指标。克服了缺陷成像质量不佳、缺陷样本极度缺乏、检测准确率低等难题。并且使尺寸测量与缺陷检测一体化,目前该设备已在多家企业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