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希望各位同学胸怀凌云志,奋翅起高飞;祝愿各位同学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西安交通大学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欢迎你!
1.数说学院
(1) 两个本科专业于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 全院现有教职工133人,生师比全校最高,人均能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4)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5岁,具有非常好的亲和力;
(5)近三年本科生深造率均超过65%;
(6)连续三年本、硕、博就业率均为100%,为全校唯一的学院;
张生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2.历史沿革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恢复建立的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下设化工教研室、化机教研室、高分子教研室和基础化学教研室等。1995年随着各学科的发展而成立化学工程学院。1999年学院新组建环境工程系并更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04年学院主体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合并。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2012年成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简称化工学院)。化工学院将围绕国家和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能源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头,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建设思路,探索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在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工程应用两方面建成一流水平。
3.学科点和专业设置
学院学科特色鲜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16年首次参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并列第15名),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所属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获得A+(并列第1名)。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在校本科生392名。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619名。学院具有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4.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截至目前,教职工共14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28人。自2012年以来,学院已聘请了4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和企业专家等担任我院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课程,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支撑。201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Michael Levitt受聘学院荣誉教授
5.科研基地、平台
学院具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大学化学化工国际联合实验室,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行业煤基碳材料重点实验室”,与西北化工研究院、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的陕西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建设的广东省高能建筑材料及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学院还建设有院级公共测试分析中心(全校4个),现有总价值3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可以申请使用,并配备有6名工程师专门指导使用。
6.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成果、成绩
二十几年来,学院逐渐形成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为:
(1)能源化工工艺系统集成与排放控制。该方向针对工业过程生态化、水系统集成、能量系统集成和氢气系统集成等化工节能与化工过程集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能源化工过程强化与放大。该方向致力于超临界流体过程、反应和分离的耦合技术、外场协同作用以及非常规介质、热质传递等过程强化技术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放大研究。围绕能源化工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需求,推进过程强化与放大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
(3)煤-油-气-盐资源的绿色转化。该方向将各类新型催化反应与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和煤化工中应用,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和工程应用的示范;
(4)能源化工系统及装备的长周期安全运行。该方向开展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过程装备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5)高效化工过程机械与设备技术。围绕过程工业急需的装备开展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为能源化工提供关键装备技术。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973/863/重大专项课题8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90余项,以及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360余项。近三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ESI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95件,中英文专著11部(章),获省部级科研奖项6项,国际奖项2项,在化工系统集成优化、天然气压缩机、太阳能利用等多方面实现成果转化。学院先后获批“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行业煤基碳材料重点实验室”、“新能源系统工程与装备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碳减排与绿色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碳减排与绿色化工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建设多个校企合作科研基地。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为落实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展规划,本学院积极推动国际交流,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平台:2017年与牛津大学合作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年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大学化学化工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署了创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人才培养相关协议,同年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化工子联盟”,已成功召开两届理事会并举办两届国际能源化工论坛。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能源化工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累计联合培养博士生18名,选派12名本科生到牛津和剑桥等大学进行访学。累计主办/承办国际会议8次,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70余次,任国际期刊编委10余人次。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工学科前沿,围绕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进一步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优势方向,并拓宽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并拓展新的专业,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力争成为国内和国际化工领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水平平台,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7.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在校研究生39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43人,博士研究生153人。累计培养硕士毕业生303人,博士毕业生84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累计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各类学科级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90余项,累计获省优博2人,校优博8人,学术之星4人,标兵5人。毕业生需求旺盛,主要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环保、医药、电子及金融等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及运行维护、工程监理、高级行政管理及工作。本硕博就业率均在99%以上。
8.国际交流情况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化工子联盟”,该联盟目前已经有31家高校加入。同时积极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先后合作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催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利物浦大学化学化工联合实验室”等。师资队伍中全职的外籍教师13人,学院每年邀请海外知名学者讲座交流和教师参加境外国际会议年100余人次。学院注重本科生国际交流,每年选拔学生参加中法4+4、UTT项目,于2018年首次开展“魅力化工牛津剑桥名校行”项目,每年均与东京理科大学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的“樱花计划”。近三年,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及境外学生来访百余人次,出访学校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法国马赛中央理工大学、特鲁瓦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理科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地区的十余所高校。
9.未来发展规划或前景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工学科前沿,围绕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进一步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优势方向,并拓宽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并拓展新的专业,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力争成为国内和国际化工领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水平平台,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10.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
学院把专业认知、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让学生毕业时不仅掌握深厚的专业技能,而且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的有效沟通等专业素养方面得到强化,成为一位高素质的毕业生。
近三年,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均为100%,其中约有65%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
2019年本科生出国出境留学占20%、国内升学占45%、实际就业占35%。出国出境主要去北美地区(占50%)、欧洲(占18.75%)、亚洲(占18.75%)、大洋洲(占12.50%),具体的高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升学主要是去往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本校等。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57.14%),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占50.00%)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7.86%),就业单位主要是中石油、华为、三星电子、中核集团、中航集团等500强企业。
11.知名校友
施华彪,1991年本科毕业于我院,现任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海生,1997年本科毕业于我院,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年获第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16年陈海生入选第五届首都科技盛典人物。
计晓亮,1997年本科毕业于我院,现任四川空分集团总经理。
韦立川,1998年毕业本科毕业于我院,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学院联系电话:(029)8266 5836
学院联系邮箱:scet@mail.xjtu.edu.cn
学校简介 | | | 机械工程学院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 | 航天航空学院 | |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 |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电气工程学院 | |
电子与信息学部 | | | 人工智能学院 | |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 物理学院 | | | 化学学院 | |
医学部 | | | 管理学院 | | |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 | 外国语学院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法学院 | | |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 |
钱学森学院 | | | 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 |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北门内东侧50米二楼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